MySQL 创立者:云计算必须建立在开源之上

云计算,IT行业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开源云计算则被认为IT的发展趋势。Marten Mickos,作为开源数据库MySQL创立者、开源云计算平台Eucalyptus(桉树)公司CEO,除被称为开源软件领袖外,“开源”+“云计算”则是他的又一项开创性实践。在开源云计算领域,他有着丰富的经验与远见卓识。

Marten Mickos:MySQL的成功是归功于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传道者

开创开源公司新的盈利模式

Marten Mickos于2001年加入MySQL AB,担任CEO。他发明创造了开源的双授权许可制度,开创了开源公司新的盈利模式,并把这一商业模式成功运用于MySQL公司。在他任职的7年间,MySQL从初创阶段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开源公司和生长最迅速的数据库服务商。他被称为开源软件领袖,被其祖国芬兰称为继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之后又一民族英雄。并被授予欧洲技术推广联盟“欧洲企业家改变世界大奖”、Nokia基金会“世界优秀企业家”等多项荣誉。

如何利用开源产品赢利,是现在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Marten Mickos表示起初MySQL的创立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积累用户。MySQL大量的使用者和开发者是驱动MySQL商业发展的动力。MySQL会向那些需要扩展、经不住任何失败的企业出售企业级服务,包括经过认证的二进制文件、更新和升级服务、自动化的DBA服务、7*24小时的错误解决方案等。用户按服务的水平和服务器的数量进行付费。同时MySQL对不付费的用户也十分看重。这些用户是MySQL的传道者,他们向朋友、同事宣传MySQL,为MySQL省去了一大笔推广费用。Marten Mickos将MySQL的成功是归功于来自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传道者。这些传道者还帮助MySQL开发产品与修改Bug,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好的建议。

云计算潜力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开源之上。基于在开源领域的成功,2008年2月,MySQL被Sun以8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股票收购,Marten Mickos在Sun公司数据库部门担任高级副总裁。之后甲骨文又以74亿美元收购Sun公司。

在Sun公司任职期间,Marten Mickos看到云计算将成为一种新的计算趋势。而要发挥云计算的潜力,就必须建立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Marten Mickos从Sun公司离职后,于2010年3月加盟云计算公司Eucalyptus,出任该公司CEO。Eucalyptus有着构建私有云或数据中心的开源软件平台。

世界100强企业中有很多都是Eucalyptus的客户。大部分企业利用Eucalyptus布局他们的混合云——一些数据运行于公共云上(如Amazon和Rackspace),而更多的敏感数据保存在私有云上。Marten Mickos认为,“这些企业最基本的需求是无法预知的、不断变化的工作负载。最典型的应用案例是可扩展的Web服务。鞋制造商Puma就是一个很好案例。他们所有的网站均运行于Eucalyptus之上。他们有很多小型的产品网站,他们并不知道在某个时间点哪些网站需要资源。但在Eucalyptus上,他们可以把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

“开源”+“云计算”又一项开创性实践

基于创办MySQL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他对开源社区所创造价值极其重视。“开源”是Eucalyptus的核心理念之一。在Marten Mickos看来,“开源是生产软件的一种高效方法。你可以更迅速地得到更高质量的软件。正如我们在MySQL中做得那样,我们也相信拥有一个针对开源产品的商业模式,可以为产品的进一步开发获得资金支持。我们正试图连接这两个世界,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很多开源原则对你所创建企业的类型有很多限制。”

虽然满足开源商业模式的要求存在着诸多挑战,但从中获得利益仍是可观的,尤其在合作伙伴领域。Marten Mickos表示,“很多软件合作伙伴在不告知的情况下,即可整合Eucalyptus的产品。在整合我们的产品时,我们不需要提供任何援助。他们只需要拿来产品,阅读相关文档即可,因为我们的代码和API均是开源的。这种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很普遍,它打造了一个可增值产品的强大生态系统,这些产品运行于Eucalyptus上,增强了用户的整体体验。”

对于那些希望涉足云计算领域的初创企业,Marten Mickos建议他们不要迷失于当前对云计算的狂热追求中。“如果你打算在云计算领域创建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在为其取名字时,不要带有‘云’字。随着时间的过去,将来会有很多相似名字的公司,容易造成混淆。除了‘云’相关的字外,去想一些其它的名字。”

“开源”+“云计算”堪称Marten Mickos的又一项开创性实践。以美国政府国家科学基金为引导,加州大学雄厚研发技术力量为基础,Marten Mickos领导的Eucalyptus公司已成为世界上部署最广泛、被Amazon所认可无缝兼容、横跨多种虚拟化技术的混合云架构领导者。

微软 CEO 鲍尔默:Win 8 重要性超过 Win 95

北京时间9月17日午间消息,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上周接受《西雅图时报》采访时表示,今年发布的Windows 8的重要性将会超越Windows 95。

由于微软今年将升级Windows、Windows Phone、Office和Windows Server等重要产品,还首次发布了自主品牌的计算设备:Surface平板电脑,因此鲍尔默曾经将今年称作“微软历史上最宏大的一年”。

以下为采访概要:

问:你曾经说过,今年将是微软最宏大的一年,之前有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年份?比如Windows 95发布那一年?

答:直到现在,Windows 95显然是最近20年来最重要的产品。但我认为Windows 8显然会超过它。虽然要拿它跟微软成立、首台热门PC及其系统的发布相比有点难,但它的确具备这样的重要性。

问:微软几乎所有重要产品和服务今年都会升级,这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

答:应该说这是有意促成的巧合。我们不会要求大家都必须同时发布,但我们会说:“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守。”我们希望通过Windows 8来重新想象这个世界。于是,大家都围绕Windows 8制定了各自的规则。

问:如果Windows 8不成功怎么办?

答:Windows 8肯定会表现很好。

问:没有丝毫怀疑?

答:微软请我当CEO不是让我怀疑的。我根本不怀疑,这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产品。

大家都在谈论PC市场是否仍在健康发展,但明年的PC销量将接近4亿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无论是4.05亿,还是3.95亿,都很巨大,而Windows 8将推高这个数字。

它还将把我们引入移动化程度更高的计算时代。我认为,今后将很难区分什么是平板电脑,什么是PC。

问:微软的Xbox和Kinect取得了成功,Kin和aQuantative却失败了。你认为这些成功和这些失败是否有共同点?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答:成功需要有强大而新颖的创意,背后还要有强大的团队,拥有优秀的创新者和执行者,还要辅以有效的宣传。我不想用营销这个词,因为关键在于宣传方式,而不是宣传规模。

在我们这个行业内,大声叫卖效果不大,真正重要的是产品能否抓住消费者的想象,然后围绕这一点展开宣传。

我认为Skype就遵循了这种道路。由于Surface尚未上市,所以还不知道它能否成功,但它显然具备了成功要素。

问:iPad拥有平板电脑市场的最大份额,但它的弱点似乎在价格。你们与iPad竞争时主要着眼价格还是功能?

答:我们还没宣布定价,但我认为我们的功能很有竞争力。

我觉得多数人都认为iPad算不上太贵,如果哪款产品价格便宜了,功能肯定更少,外观也会更差、更俗气。有人会用Kindle Fire那种7英寸的平板电脑工作吗?不会,永远不会。它只是一款还不错的产品。

从整个PC市场来看,定价在300至700或800美元之间的产品会卖得比较好。

问:目前对青年才俊的争夺很激烈。你们正在与Facebook和谷歌等公司展开争夺,但外界普遍认为,他们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微软如何应对?

答:我不知道你说的对不对。我觉得现阶段的谷歌也已经是大公司了,我不是说他们不好,他们的确能够争夺很多年轻人才,但他们已经不再是小型创业公司。

我们是一家大公司,规模很大,做的事情也很大。谷歌也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不是那些还没有上市的小公司了。Facebook还有一些小公司的优势,但他们显然也已经上市了,而且泡沫破裂了,对他们的员工来说,泡沫破裂得很厉害。

但归根结底,人们选择工作时还是看重对工作的热爱、对环境的热爱。我们有很好的环境,做的事情也很伟大,很动人心魄。

问:“员工排序”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主管会根据员工表现对其进行分级)如何适应人才竞争?8月的《名利场》杂志认为这会导致员工士气低落,这是否会妨碍你们吸引最优秀的人才?

答:我认为最优秀的人才还是希望到能够获得回报的公司工作。如果不让基层员工保持警惕的话,就无法为最优秀的人才创造新的机会。

我认为,所有公司都希望能够找出工作表现最好的员工,然后帮助稍逊一筹的员工进步,这有助于帮助大家认清自己的位置。

问:微软股价过去几个月已经有所上涨。你认为这表明华尔街对你们现在的做法是何反应?

答:我很难预测。有三种情况可以推动股价上涨:首先是大盘上涨,我们也会跟着上涨;其次是我们的盈利持续增长,至少按照传统理念,这意味着股价应当上涨;第三是,我们的产品所处的周期恰好可以吸引用户。

但在我们充分证明Windows 8有多么优秀前,我相信大家还是会持怀疑态度。

问:将股价疲软归咎于微软公司或微软产品的表现不佳是否公平?

答:从长期来看,股价取决于两件事情:你做的产品好不好?有没有赚到钱?

如果像Facebook这样处于早期阶段,状况会有所不同。亚马逊虽然不赚钱,但大家看好他们的前景。但从长期来看,投资者购买一只股票是因为他们开发的产品很好,相信这些产品能赚钱。

问:微软花了数十亿美元进行宣传,效果是否令你们满意?

答:我觉得我已经做得很好了,虽然事后看来,有些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任何业务中,光是大声宣传是没有用的,还必须结合产品和宣传方式。我们的Xbox宣传很到位,我们卖了很多Windows,我们还在为IE9展开有效的宣传。

问:微软的研发费用很高,但苹果等其他公司的创新能力却更受认可。你们如何扭转这一观念?如何将更多的研发转化为产品?

答: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我们的很多研发投入都花到企业市场,这种东西永远不会太华丽。在消费领域,我们的研发也获得了不错的回报。Kinect就是很好的例子,Xbox也是。Windows 8这样的创新也是很好的例子。

归根结底,我们感觉自己的研发回报不错。只不过,有一些需要长期才能看到成效。

问:能否透露一下Windows Phone 8的情况?

答:会有一些新手机和非常优秀的软件。(他笑着从口袋里拿出两部Lumia 920手机。)

我们目前面临巨大挑战,我们在行业中的规模还很小,但我们对用户体验有着不同看法。通过云计算,我们将其与其他微软产品联系到一起。所以,我认为我们对用户体验的理解、我们合作伙伴的努力工作,以及与Windows的整合,都将提升我们的地位。

问:你认为微软未来5年或10年将会处于何种地位?

答:首先,我会说:我们还是优秀的科技公司。回顾历史,相信大家都会说微软是一家优秀的软件公司,这就是赖 以生存的模式。展望未来,虽然我们的核心业务仍是软件,但人们可能会更多地将我们视为“设备+服务”公司。这有些许的不同,软件驱动设备,软件驱动云服 务,但提供的方式会有所不同。

这不意味着我们要亲自生产各种设备,我不希望你得出这种结论。我们会吸引合作伙伴基于我们的软件开发设备,将我们的服务整合进去,我们会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

阿里云王坚发表公开信 对谷歌的行为表示遗憾

针对近日阿里云OS和谷歌Android的争议,阿里巴巴集团CTO、阿里云总裁王坚博士在今天选择以公开信的方式进行回应。他表示自己和阿里云的同事对谷歌的行为感到非常遗憾,认为谷歌已经变了,将开放的 Android 变成了需要谷歌许可的“Google OS”,且完全为谷歌自身利益服务。他认为谷歌正在将开放的 Android 带向封闭的方向。

王坚博士同时表示,阿里云不会破坏开放的 Android 生态系统,而会更好的捍卫其开放性,但是阿里云没有责任和义务去保障“Google OS”现有的和未来的利益。

以下为王坚博士公开信的全文:

王坚:我们希望这个世界能给消费者更多选择

认真看了Andy Rubin的文章,作为曾经的Google技术和精神的粉丝,我和我身边的同事们深表遗憾和难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Google。那个当年坚持不作恶,坚持开放和自由竞争的Google变了!

在Andy Rubin的文章里,曾经开放的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AOSP)安卓已被Google重新定义成了需要Google许可的Google OS。

从Linux社区的贡献开始,安卓是全球无数技术自愿者共同努力开发的开放平台和心血。今天AOSP的安卓, 被Google变成了完全为自身利益服务的Google OS。

我们感谢Google当年创建了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AOSP),让开放的Android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可是谷歌却越来越把AOSP往封闭的方向带。OHA(开放手机联盟)变成了Google制约厂家创新的工具。

阿里云作为安卓开放技术的支持者和热爱者,我们不愿意也决不会破坏开放安卓的生态系统,我们更是要捍卫开放安卓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自由竞争的初衷。我们为此做出了大量努力,希望能为安卓的开发者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和开发者一起努力去完善开放的安卓,但我们没有责任和义务去保障Google OS现有的和未来的利益。

我们也希望这世界多一个与google os 不同的操作系统,让用户多些选择。

很遗憾,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阿里云操作系统与Google OS会有竞争和冲突,但这正是我们所有坚持开放思想的奋斗者努力的方向和结果。我们一定还会坚持。

王坚

中兴与 Mozilla 将在年内联合推 Firefox OS

中国手机制造商中兴表示,它将与Mozilla一起在今年晚些时间发布Firefox手机操作系统。中兴是一个多平台手机厂商,目前已经发布过Windows Phone和Android多款设备。中兴发言人向路透社表示,未来数月内,Mozilla和中兴就会发布Firefox OS,中兴将携首款搭载此系统的智能手机出场。

发言人还表示,“在推Android智能手机的同时,我们也在竭尽全力为我们自己的新系统努力中。在多个系统间达成更好的平衡是目前公司的计划内容,未来我们不只是会推出Android和Windows Phone平台的智能设备。”

 

尽管目前关于Firefox OS的细节还不是十分清楚,但从以前泄露的截图中不难看出,这款系统和iOS、Android在界面上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Mozilla的 Firefox OS系统首屏包含了4个纵列的图标,锁屏界面和Android也颇为相似,可见在整体UI设计上并没有革命性的变化。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中,还包括Firefox OS平台下的应用将主要基于HTML和Javascript,所以从系统发布的第一天起应当就会有不少可用的应用程序供用户下载使用。

郭建龙:“阿里云”是如何失控的

首先,澄清一个问题。当阿里云事件爆发后,同情阿里巴巴的人们开始谴责Google的霸权,并预言未来Google会挥舞大棒打击一大批企业。但是,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就知道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那些人只不过是在混淆视听,为了塑造一个反垄断高手的形象。

由于Android是开源软件,实际上,Google对于产业链的控制力是非常弱的,利用司法起诉不遵守开源规则的人,虽貌似可行,但一是举证困难,二是诉讼成本高、收益小,Google更多是利用诉讼作为防御中的反制手段,不会主动进攻。

Google唯一的控制方式是利用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Alliance,OHA),OHA是一个产业链内各种厂商参加的联盟,使得厂商可以进行专利交叉授权、技术交换等等。这个联盟除了对成员有约束力之外,还可以利用成员向成员的合作伙伴施压。

比如,这次,阿里云使用的软件是开源的,它认为Google举证抄袭也困难,不会傻到进行举证和诉讼,因此自己已经躲在了安全距离内。它没想到Google依靠给联盟成员的宏碁施压,间接地阻止了阿里云的胡闹。

不 过,这几乎是Google唯一能做的方法了,而且这个方法在大部分时间是用不上的。比如,亚马逊的Kindle Fire使用Android的方式,Google也不喜欢,但亚马逊不是联盟成员,而且亚马逊与联盟成员的合作也没有这么紧密,Google即便想施压也 找不到办法。

国内的小米也比较安全,就算它不守规矩,Google也很难制裁,因为它不需要和宏碁这样的厂商有紧密合作(当然,小米很守规矩,我只是做假设)。中移动也修改了Android底层,但它是联盟成员,与Google博弈能力强,合作深入,所以也不会有问题。

总结起来:1,你只要不太过分,用代码别不承认,也不要把自己塑造成反Android的英雄,更不要把好系统改成不兼容的烂系统(不要过多修改底层,或者修改底层一定要有足够的技术实力),你就是安全的。按照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厂商都是合规矩的,Google不会发飙。

2,哪怕你过分了,但你对生产制造的控制力足够强,没有过分依赖OHA成员(甚至可以说,只要不过分依赖于一两家OHA的手机制造商),Google也没有办法。

目前来看,全部符合条件的只有阿里云,就让它倒霉吧。

一把好牌,满盘皆输。这就是我看完阿里云闹剧之后的感慨。

当阿里云还在热衷于与Google打嘴仗的时候,我们应该回头看一看,阿里巴巴为什么放着满把的好牌不打,反而要在一个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内插一脚?

当别的互联网公司都已经在移动互联网上拥有了拳头产品的时候,阿里巴巴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却似乎找不到方向,变得越来越令人摸不到头脑,在一个偏僻冷门、注定不会有收获的地方把精力都浪费掉,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现在陷入了和Google的嘴仗,貌似很英勇,但实际上却继续进行着不必要的消耗,这场争斗还可能将管理层逼上了绝路:为了面子更不能退出了,必须在这个注定失败的地方硬撑下去。

可以说,阿里云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一连串失控的集合,从而产生了这样一个怪胎。下面,我们就看看它到底出现了多少的失误,才铸就了今天的尴尬和无聊。

失控的决策:操作系统

阿里云最大的失误是选择了操作系统这个方向。

阿里巴巴整个集团的优势在于贸易和网络金融,当手机逐渐取代了固定互联网的时候,一个公司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把以前的优势延伸到移动互联网上来。这里,最现成的办法就是开发手机上的APP,这一点阿里巴巴已经做了开发,但并不出彩。

另一种方式就是手机预装,利用预装尽量扩大用户基数,只要安装了,肯定有人用,从低端往高端延伸,等用户养成了习惯,自然而然就占领了。阿里巴巴的产品有巨大的客户群,手机厂商求之不得与其合作,只要把产品开发好,预装不是问题。

这两种方法,都比操作系统带来客户的速度要快得多,也容易得多。

另外,即便要涉及手机操作系统,也要配合自己的主业进行,既然阿里巴巴的主要业务就是交易平台,这在应用层就足够完成,做一个与米UI类似的ROM就足够了。

最 不理智的选择才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一种沉淀成本很高,一旦率先进入后,边际成本又非常低的产品,对于后来者极为不利。在国内,财大气粗的中移动试过一 次(OMS),但以失败告终,其余没有人再敢试。在国外,微软最新的手机OS据说非常好用,强于Android和iOs,但由于错过了时机,仍然不被看 好。

也许阿里巴巴习惯了大开大合和豪言壮语,对跟随Android做开发不感冒,总想做更伟大的事情,利用一揽子方案来解决问题。

另 外,还有一个原因:中国的技术人员有操作系统情节。这一点,我认为阿里云负责人王坚难辞其咎。作为技术人员,不懂市场,低估了开发难度,以至于在操作系统 开发时屡屡出现变数。本来,他的角色是应该尽量在技术上对冲马氏宏大、让方案变得更加可行的。但实际上,他扮演了一个相反的角色,迎合了马氏宏大,技术人 员的操作系统情结甚至让他完全无视了市场的存在。

而更重要的是,当王坚痴迷于操作系统时,阿里巴巴实际上是在丧失其他的机会。小米利用这个 时机已经成长为著名的品牌,新浪、腾讯等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只有阿里巴巴的移动互联网仍然像一盘散沙,不知道到底想干什么。他们的精力都用在了一 个注定无法成功的地方,一下子调不过来了,可以说进入了泥潭。

我们不妨向下看。

失控的研发:偷梁换柱

在王坚的主持下,阿里云收购猛犸科技,开始了探索。据王坚回忆,“云OS的第一版本和Android没有任何关系,e28(摩托罗拉Ming手机的design house)为我们做了第一款原型机。”

然而,独立操作系统接下去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与手机厂商谈合作的时候,厂商们从用户和市场的角度出发,都认定这样的手机不会有市场,必须与Android手机进行兼容才有可能取得部分成功。

如果王坚足够敏锐,此刻立即回头,或者缩小愿景,做一个基于Android的ROM,要不就与厂商合作进行应用预置,都不失为明智之举。但阿里云被操作系统思维困住跳不出来了,它走出了第二步:提出不仅要开发独立操作系统,还要兼容Android。

但这一步几乎是无法做到的,从技术上太难了。在异质操作系统上开发一个完全兼容Android的环境,其成本甚至比直接从头开发一个Android还要麻烦。于是,选择只剩下了一种:全面转向Android。

在这个问题上,阿里云技术团队一定经历过极大的困扰:如果转到Android,那么还叫独立产品吗?

为此,阿里云开始了掩耳盗铃的方法:在名义上,仍然坚称这是独立的操作系统,只是为兼容Android做了一些补丁;而实际上已经进行了偷梁换柱,改用了Android的内核,在Android系统上进行了一些改头换面。

阿里云抄袭自Android,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即便以现在国际大公司的实力,也很难开发一个与Android完全兼容而又独立的系统。没有经验的阿里云想要独立开发一个可以商用的独立系统,再兼容Android,从难度上根本不可能。

其次,一位曾经的员工(讨论此事的原微博已删除)曾在微博上透露,阿里云第一版原型系统的确是独立开发的,但之后却转向了Android。

第 三,已经有人对比了阿里云和Android系统文件,得出结论,Android的7个模块中,阿里云直接使用了其中最核心的5个,再造了虚拟机、上层应 用,并加了一个云服务。他的分析基本上是合理的,不会有太大出入。阿里云做的最新解释间接地证实了这一点,在解释中阿里云夸大了虚拟机和云服务的地位,故 意不谈其他的核心部件,以造成假象突出它的研发。

但王坚一直声称阿里云是独立的,原因就在于他的不尴不尬的地位:一方面,没有技术实力也没有市场做一个完全独立的操作系统;另一方面,为了面子他还必须说这个系统不是Android,而是独立的。

失控的沟通:陷入泥沼

种 种迹象表明,虽然在技术上大量使用了Android的核心,已经成了Android不成熟的变种,但阿里巴巴的高层由于不懂技术,可能并不知情,因此他们 仍然认为阿里云是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甚至比Android牛逼。这是一种公司管理中沟通上的失控。这个失控是造成一系列宣传问题的原因。

于是,从最初的宣传开始,阿里巴巴就将自己的云系统说成是完全独立的,与Android竞争的操作系统。这给业界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一方面,谁都知道它来自于Android,但又声称自己和Android毫无关系,并要做Android的对手。

这种宣传甚至出现在了《华尔街日报》上,在这篇报道中,记者采访了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并将阿里云作为一款独立研发的操作系统,并将它与Android对立起来。

这种夸大其词的宣传在国内屡见不鲜,但如果宣传过度,会引起新的麻烦:Google的干预部分来自于阿里云的高调。

于 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就看到了一种极其尴尬的局面:1,被人当众揭穿了独立系统的神话,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绝不承认。2,更严重的是,在这样不停折腾的工 夫,阿里巴巴的时间正在一分一秒流逝。3,市场决定它做的操作系统注定不会有进展,但它必须把最宝贵的人力财力浪费在这里。

这样,真正需要 的产品就被耽误了。比如,现在最需要的是把阿里产品的客户端尽快铺到用户的每一台手机上,但阿里云操作系统由于移植性差,根本不能提供任何帮助。但阿里云 似乎并不着急,在采访中表示要慢慢来,不急于搞能大规模铺开的安装版,也不急于占领更多的手机……但这叫什么话?

阿里巴巴集团的整个移动互联网战略就在这儿耗着,等待着一个永远不会成熟的操作系统。

失控的领导:管理缺位

阿里云战略出现了如此多的失控,并最终造成了重大失误,但那些负责的人是否会受惩罚呢?

到现在我们没有看到。实际上,作为负责人的王坚甚至还高升CTO了。

如 果选择一个对市场完全无知、甚至带着藐视和抵触情绪的人当CTO,他不仅无法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还会由于对细节的痴迷,把最重要的事情耽误掉。王坚更适 合的职位是做储备性技术研发,本该给他个高级工程师的头衔让他独自去做某些模块级的Research,现在却被放到了不适合的岗位上,的确也是一种失控。

当然,不适合的人占据高位,在阿里巴巴的高层看来,似乎也不是什么要命的事情,因为这个集团本来就是一个人的公司,其他人只要崇拜他,听着口号往前冲就是了。

阿里巴巴一直作为一个魅力型领袖(克里斯玛)领导的公司而存在。在马基雅维里的定义中,克里斯玛统治者指的是具有超凡魅力、极大的煽动性、对他人有催眠和支配性的人,他们依靠这种力量进行统治,而不是靠制度的约束。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来看阿里巴巴公司,是完全符合的。

克里斯玛型公司的特点是:在打江山的时候能够激发起员工最大的行动力,当领袖选对了方向时,公司能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当选错了方向,也会以最无畏的勇气自杀。从目前的情况看,阿里巴巴属于前者,但在个别的领域内,有后者的苗头。

克里斯玛型公司还有一个特点:制度化欠缺。领导人在发挥最大魅力的同时,往往忽视制度建设,甚至惧怕制度建设,因为制度除了约束他人,也会约束自己。所以,最后公司在成长期过后,往往又会显示出疯狂和不守常规的一面,甚至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闹剧。

制度欠缺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即便有不适合的人,也难有考核机制将其换下,从而造成越来越失控的局面。

(郭建龙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旅 行者,文字作者,曾供职于it企业做技术,又在报业找过栖身之所。对于多变的现象世界着迷,以至于忘却了归途。现为网易科技专栏之“IT丛林笔记”专栏独 家供稿,观察IT丛林中各种动物和它们组成的生态系统,寻找系统演化背后的推动力量和阻挠因素。在这儿,你还可以找到普通动物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