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今起可注册 .CN 域名和 .中国 域名

北京晨报讯(记者 许诺)从今天起,个人可申请注册“.CN”和“.中国”域名。中国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昨天发布公告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注册实施细则》 最新修订版已获批,并于今日零点起生效。而根据修订版,我国已允许自然人申请“.CN”和“.中国”互联网域名。而在此之前,我国国家域名只接受企业和组 织提交的申请。

据介绍,申请者只需联系互联网注册服务机构如北京新网、上海惠百等,上交表格和身份证复印件等文件,在1至2日审核后便可成功注册域名。目前北京万网提供的“.CN”域名服务收费99元/年,而“.中国”域名则收费320元/年。

此外,本次修订除注册主体发生变化外,还增加了专门章节对域名注册信息的保护进行阐述,同时针对域名注册、转移、续费等环节进行了修改完善,具体细则可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网站(www.cnnic.net.cn)查询。

LLVM 的独特设计和实现

过去五年,LLVM从一个学术研究项目进化成C、C++和Objective C编译器的通用后端。成功的关键是性能和适应能力,两者都得益于LLVM独特的设计和实现。LLVM项目主要作者Chris Lattner在Dr.Dobb’s上刊文讲述了LLVM的设计。 他说,Clang编译器相比GCC编译器具有不少优势,因为LLVM提供了某些独一无二的能力。LLVM区别于其它编译器的主要地方是其内部架构。从 2000年起,LLVM就设计作为一套可复用库,拥有定义明确的接口。而当时开源语言的实现是设计作为特定目的的工具,使用单一可执行文件,如GCC就很 难复用静态编译器中的解析器,脚本语言也是如此。

微软硬件30 年:从小鼠到成人

虽然微软从来没想过成为一个硬件厂商,这与其公司名不符,但它已经在很多方面悄然成为硬件厂商。已经在很多个方面,从不断变化的外围设备到它的 XBOX 娱乐中心。

如今“微软硬件”已经走到30个年头,我们对过去的三十年进行总结,有很多很棒的产品,当然也有设计糟糕的,或者说很丑的。从1983年的第一个鼠标面试以及1994年舒适的弧形触摸鼠标和等等,我们从中挑出一些很有看点的列表如下:

1983: 微软鼠标面试

30yrs 1983 microsoft mouse 30 Years of Microsoft Hardware: From mice to men

1999: 微软发布首个光学鼠标

30yrs 1999 optical mouse 30 Years of Microsoft Hardware: From mice to men

2004: 微软发布首个专为设计师的鼠标

30yrs 2004 starck optical 30 Years of Microsoft Hardware: From mice to men

2010: Arc 键盘,重量不足1磅

Screen Shot 2012 05 28 at 4.23.37 PM 520x105 30 Years of Microsoft Hardware: From mice to men

2010: 微软高清摄像头 LifeCam Studio 支持 1080p 拍摄

Screen Shot 2012 05 28 at 4.25.11 PM 30 Years of Microsoft Hardware: From mice to men

2010: 微软发布 Arc Touch Mouse 鼠标,方便携带而且使用很舒适

Screen Shot 2012 05 28 at 4.40.22 PM 30 Years of Microsoft Hardware: From mice to men

 

2011: Touch Mouse 是微软首个支持多点触摸的鼠标,专为 Windows 7 设计

tm 30 Years of Microsoft Hardware: From mice to men

更详细的列表请看微软官网的介绍网页

OSCHINA 原创编译自 TNW

Mono 放弃开源版 Silverlight (Moonlight)

Mono项目是唯一专注于.NET框架的开源团队,InfoQ采访了创始人Miguel de Icaza, 谈论了ASP.NET MVC的未来和Moonlight项目的终结。Moonlight是Silverlight的开源实现。Miguel表示,他们已经放弃了 Moonlight,原因是Silverlight在互联网上的流行度不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而微软施加的人为限制让它对桌面编程毫无用处。他们现在不 认为Silverlight是一种“一次编写任何地方都可运行”的合适平台,它的局限性太多了。

解读华尔街人为什么讨厌开源软件

华尔街,全球经济中心,这里金钱就是一切。开源软件,使用者无需付费,看似是一项公益事业。在华尔街人眼中又是如何看待开源软件的呢?其实华尔街人眼中的开源软件并不是那么受欢迎。华尔街讨厌开源软件有两大理由。一个理由合情合理,另一个理由则毫无道理。合情合理的那个理由是,开源软件公司并没有赚很多钱。 如果你在网站上提供代码,谁都可以免费获取,别人往往会获取代码。大多数人不会因使用代码而付费给你。有些人可能甚至试图利用你的代码来赚钱,而监管有没有违反许可证所需的成本收不回来。

开源软件带来的好处大多数并不归属开发商,而是大部分归属客户。许多人靠开源来赚钱:利用开源代码开发软件产品。

就拿Eclipse来说吧。Eclipse基金会组织管理代码库,监管许可证,并且围绕代码建立起社区。它所需的资金来自社区成员和赞助商,他们都可以随意扩展代码库,开发自己的软件产品。

据维基百科的这份列表(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Eclipse-based_software)显示,Eclipse造就了许多产品。IBM的全部产品系列都基于Eclipse代码。

谷歌、甲骨文、惠普和红帽都在生产基于Eclipse代码的产品。人们掏钱购买这些厂商的代码。

IBM是其中最有名、最显赫的Eclipse赞助商。IBM不是一家慈善机构。它使用开源开发模式来确保代码库的稳定性,而这个做法确保了良好的竞争和兼容性。

IBM在成立后的头一百年中大部分时间守着专有模式不放。如今,它的大型机业务仍基于专有代码。但是它与美国联邦监管部门展开了一场长达40年的反 托拉斯较量;到上世纪90年代初它发现,自身规模不足以确保自己控制得了关键的PC代码库,这些代码库后来进入到微软的Windows。

IBM从中汲取了教训,明白通过服务和硬件以及解决问题有望赚到与通过销售和保护代码完全一样多的钱。为此,它摈弃了公司为销售和保护代码而建立起来的大部分繁琐体制,还摈弃了大量的公关、策略和法律援助机制。它从头开始打造自己,完全立足于开源技术。

现在,IBM不再是美国最大的科技公司,其利润率增长速度也不是最快的,但不再像以前那样时常遭到美国政府的质问,而且仍然保持盈利。

现在再来说说华尔街人士讨厌开源的荒唐理由。

软件领域没有什么摩尔定律。软件仍是手工开发的。随着软件变得更加复杂,改进和维护软件需要花更多的钱。这自然而然导致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在竞争行业,只有一家公司才能获得扩建和保护复杂代码库的规模。

在21世纪,我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竞争激烈的软件市场,有的只是一系列专有的、垄断的“孤岛”。就拿桌面端的Windows来说吧:苹果的iOS是设备市场的王者,甲骨文是企业市场的霸主。

但正是多亏了开源,我们没有让政府追逐这种权力,而是让市场追逐这种权力。

开源让许多公司可以协同工作,建立起能与任何专有软件巨擘的代码库相抗衡的代码库。Linux之所以在服务器领域能够与Windows过招,就是因 为它是开源。Apache之所以是主导性的Web服务器,就是因为它是开源。小公司之所以有机会打败大公司,就是因为它们可以利用开源起家。

苹果之所以没有垄断智能手机市场,美国司法部的工作人员没有逐一调查加利福尼亚州丘珀蒂诺(注:苹果总部)的每一家办公室,这一切归因于开源。要不是来自开源的竞争,微软也许根本没机会甩掉政府。

华尔街上有些人喜欢垄断。因为垄断能带来滚滚财源,不管产品质量如何。但是垄断企业也会变得官僚作风严重、行动迟缓——这更像是办事拖拉的政府,而不像是搞实业的公司。

开源提供了防范出现这些过分行为的市场纪律。它也是我们拥有的最有效的保护机制,实际上比政府还要有效,因为它能更迅速地应变。

当华尔街上的一些人想到开源,就会犯想当然地把开源与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等同起来的毛病。斯托尔曼是站在左派政党阵营的理想主义者,他通过Gnu项目,开创了自由和开放软件(FOSS);还一手创办了自由软 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倡导自由代码的“第四种自由”,即可以自由地获取别人对代码所做的改进。

即使今天,斯托尔曼看起来仍像个嬉皮士。他原本有机会成为亿万富翁,但是他老早就对这个想法不屑一顾。

但是斯托尔曼会第一个告诉你FOSS并不是开源。最先提出开源想法的是著名计算机程序员、开源软件运动的旗手埃里克雷蒙德(Eric Raymond)所写的一篇文章:《大教堂与集市》(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埃里克雷蒙德是共和党派,还自诩为是个枪械狂。所以,华尔街,别再仇恨开源了。开源其实站在你这边。

原文地址 Why Wall Street Hates Open-Source
译文:http://os.51cto.com/art/201205/338704.htm